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剛重溫林一鳴博士兩篇資產主義的文章 , 既真實, 但又很少人願意說出, 所謂" 民主佔中" , 或多或少是原於財富差距越來越大( 堅尼系數是全世界最高) , 本地大學生的出路已因幾年前神秘地容許內地大學生留港工作而大大減少, 就算找到份工, 雞粹收入, 買樓談何容易, 一世被週圍人睇低, 如果政府願意用一層私樓換取放棄投票權, 會否有人還會堅持要投票權不要樓 ? 相信有也不會多

http://m.on.cc/nc/fin/20121017/20121017000139fi.html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21010/00275_002.html

以上情況,並不只限在茶餐廳,而是普遍出現在各行業;拿著資產的人,取去社會大部分的成果,引起各種問題:

(1)年輕知識分子成了窮忙族:「受薪者」和「資本家」的才能不值錢,社會亦不願意對專業知識付出高昂費用,結果年輕人就算勤力工作,考取多個學位,但客觀環境卻讓他們爬不出頭來,進入窮忙族的困局。

(2)加深「M型社會」兩極化:窮人未能通過知識在社會往上流動,上層擁有資產的人取去社會成果,結果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沒有資產的中產階級,亦流向窮人的一邊。

(3)物業價格易升難跌:當社會的經濟愈好,大部分成果走進「資產家」的口袋裡,持有物業的回報就會愈高,進一步推高資產價格;而當社會的經濟不好,損失只集中在「資本家」身上,令他們放棄做生意,寧可把餘下的資金買入資產。

(4)年輕人及中下階層對社會不滿:沒有資產的人就算努力工作,成為支撐社會及交稅的主要分子,最後也被「資產家」取去大部分成果。他們充滿了抱怨和憤怒,容易對社會及政府不滿。

要解決以上的問題,就要先從「資產主義」著手。但「資產家」已成為既得利益者,要改變遊戲規則,談何容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